端阳逸韵,非遗焕彩 —— 端午游园会圆满结束!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5-06-16

【计工・活动】端阳逸韵,非遗焕彩 —— 端午游园会圆满结束!

端阳逸韵·非遗焕彩

欢岁序更替,端午又至。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师生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,计算机工程学院精心策划的“端阳逸韵,非遗焕彩”端午游园会于近日圆满落幕。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美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、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金明明,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李彤,计算机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默冉,美育艺术教育中心瓜尔佳·云端、鹿瑞麟、白欣艳等嘉宾莅临参与。活动以丰富多样的非遗体验为核心,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趣味,带领大家穿越千年,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。让我们共同回顾那些充满古韵与活力的精彩瞬间。

端午·节日活动

场景营造,集章互动

活动开始前,工作人员精心布置场地,搭建起沉浸式端午氛围场景。

师生们通过转发活动宣传至朋友圈,可兑换 “集章卡” 参与游园。集章卡设计融入龙舟、粽子等端午元素,每完成一项非遗体验即可加盖专属印章,集满印章可兑换手作香皂、端午徽章签等传统手作礼品。这一预热形式既扩大了活动传播度,又以趣味互动激发了大家对非遗体验的期待。

龙狮腾跃,共庆端阳

舞龙舞狮是端午民俗中极具代表性的祈福仪式。龙象征着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狮寓意着驱邪避凶、镇宅安宁。通过灵动的舞姿与铿锵的锣鼓,人们以豪迈的气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让古老的祥瑞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。

投矢入壶,韵承千年

投壶起源于周代射礼,蕴含着 “礼” 与 “仁” 的文化内核。活动中,参与者以箭投壶,不仅是对精准与技巧的考验,也是让千年之前的文人雅韵穿越时空,在箭矢入壶的清脆声响中,传递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致敬与传承。

 

粽跃竿头,韵满端午

钓粽子是端午民俗的趣味延伸,其原型可追溯至古代 “斗草”“射柳” 等竞技游戏。以竹竿悬粽,参与者需以巧劲钓取,既考验手眼协调能力,又蕴含 “稳中求胜” 的生活智慧。

弯弓射毒,祈福纳祥

“端午到,五毒出”,射五毒是端午驱邪避疫的重要习俗。五毒(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象征着疾病与灾祸,以弓箭射靶寓意驱散邪祟、守护安康。活动中,同学们在指导下拉弓瞄准,将 “祈福纳祥” 的美好愿望注入箭矢,传承古人对健康平安的不懈追求。

青筠织韵,祈愿安康

竹编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,古人以竹编器皿盛粽、编竹筏竞渡,竹文化早已融入端午记忆。活动中,同学们通过指尖技艺唤醒千年竹编记忆,让 “节节高升” 的竹韵精神与端午安康的祝福交织共鸣。

舟聚拼图,粽情端午

龙舟竞渡是端午最具标志性的民俗活动,象征着团结拼搏、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。以拼图形式构建龙舟模型,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解构龙舟文化。

绣囊拾芳,祈愿安康

端午香囊又称 “香包”“荷包”,起源于汉代 “佩茱萸” 习俗,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。活动中,同学们将对亲友的关怀与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方寸绣囊,让这一承载千年的文化符号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温暖的人文光芒。

共赴端午,传承文化

本次 “端阳逸韵,非遗焕彩” 端午游园会,以非遗体验为纽带,为师生搭建了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互动平台。师生们在体验中感悟传统智慧,在协作中凝聚文化共识,不仅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,更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传承使命感。

  时序更替,文脉永昌。愿此次游园会成为一颗文化种子,在每位参与者心中播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火种,让古老的端午习俗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继续生根发芽、枝繁叶茂!